
但随着近年来对饮食与健康研究的进一步深入,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饮食对人们的精神健康也同等重要。
高糖、高脂肪等“垃圾食品”不但让你腰围和体重飙升,还会给人带来情绪和精神健康等一系列问题。
营养专家为你盘点饮食和精神健康之间的联系,并教你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精神健康。
饮食规律及血糖的重要性
首先,饮食要有规律,这样才可以确保血糖稳定。
如果吃饭不定时,有可能导致血糖下降,血糖下降则会出现疲劳和烦躁。
如果血糖水平忽高忽低则会导致情绪紊乱,甚至还会出现包括抑郁和焦虑等症状。
如果进食没规律,你的血糖会大起大落,对身体造成更多伤害,不仅仅是你肚子饿得咕咕叫的问题。
营养学家说,如果白天经常挨饿,会影响你的情绪、注意力和精力。因此,白天要定期进食,保持血糖稳定。
但她同时警告说, 这不等于让你不停的吃东西,因为不断吃零食会影响食欲和胰岛素功能。
此外,饮水不足也会影响你的心理健康。 如果身体脱水,会让人难以集中精力和清晰思考。
像身体其它部分一样, 脑细胞也需要水才能正常工作。
这就是为什么脱水的人更容易出现精神紧张。
水有助于血液流动,如果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清除体内毒素,则会使人感到虚弱。
脱水还会让人更渴望那些不健康食品及饮料,例如薯片、酒精、碳酸及咖啡因饮料等。
饮酒会降低人的认知功能,因为人体在清除血液中酒精时需要水,它会导致人体进一步缺水,继而影响认知功能。
而含糖的碳酸饮料虽然会迅速补充人体能量,但随后出现的血糖骤降也会让人感觉疲惫和精神疲劳。